English

寸草之心大雁情

1998-08-10 来源:光明日报 郭雅屏 我有话说

曹淑珍女士在台湾只是一个平平常常、普普通通的退休护士,十几年来,她靠省吃俭用,为故乡兴办教育救助贫困学生、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无偿捐赠了近90万元。这些钱对于那些大企业家来说,可能是微不足道,而对于一位年逾七旬收入不多的老人,已是竭尽全力、倾囊而助了。

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红石村的人们还记得,1988年曹女士第三次回乡时的情景。当她看到村里的小学校舍有的已四壁透风,门窗损坏,心里非常不安,曹女士主动捐资17000元,村里又集资10000元,使红石小学校翻建一新。当孩子们幸福地坐在墙壁雪白,玻璃窗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时,曹女士笑了,乡亲们的眼睛湿润了……

1989年,曹女士再次返回故里,为了让家乡多出人才,曹女士又捐资8000余元,为学校购买了教学用具、体育器材和大量图书。从此,红石小学被评为“美丽的校园”、“标准化学校”。以后的几年,曹女士如同一只南来北往的大雁,无论是阳光明媚,还是暴风骤雨,每年都不知疲倦地飞回家乡,一年一个举措,一年一串故事。

1992年,曹女士开始筹划设立曹氏助学金,用她多年克勤克俭攒下来的钱,帮助那些聪明好学、而家庭困难的学生。她还想为父老乡亲造一座大桥,以解汛期河水泛滥阻断交通之苦。1993年曹女士捐资37万元,地方政府又引资30万元,在榆树乡的西河套上建起了一座六孔七墩水泥大桥,1994年7月12日曹女士亲自剪彩通车,邻近四个村庄的3000多乡亲奔走相告,初春和深秋他们再也不必去趟那刺骨的冰水了,汛期他们也不用再担心……

从1984年第一次回故乡曹女士就一直惦记着孩子们的教育。1994年暑期,当6年前入学的孩子们该考中学时,她不顾身体有病,带着中西药,再次回到红石村。当时红石小学的6年级教师因病休息,考期临近,学校却正在放假,教师们在忙着铲自家的小块地。曹女士心急如焚,立即找到校长、老师,又挨门挨户地动员说服家长,将18个应届的孩子聚集到学校,高薪聘请老师给这些孩子加班辅导。她在学校支起大锅,请人杀鸡宰羊,她自己则挎着大筐,冒着酷暑,到集市给孩子们采购青菜。半个月后,她又包车把孩子们送到乡里参加考试。当孩子们全部被乡里中学录取而且成绩也好于其他小学时,她高兴得孩子似的笑不拢嘴。1995年,她看到榆树中学校舍拥挤,便又捐资5万元,增建校舍,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;她到县重点高中参观,看到县高中虽然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,却每年都有学生考入清华、北大,又拿出55000元为高中买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;家乡遭遇了洪水灾害,她出资3万元为乡里修复公路……

曹女士从1992年开始定期定额资助家庭极度困难的中学生、大学生,到去年已累计资助15万元。这些钱对于185位大学生、8个高中生、60个初中生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
曹女士在台湾没有儿女,孑然一身。她把一颗爱心化作清泉,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,流淌在家乡的山林草木之间。

她以特有的品格、爱心,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人人敬慕的丰碑。在她73岁生日之时,家乡人送她一首七律:

敢将功过问青天,

去国离乡若许年。

去国常怀酬国志,

离乡久念故乡园。

兴修校舍育桃李,

助学学子无愁颜。

建桥惠泽润邑内,

口碑县史帛竹传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